close

 

推薦指數:四顆星
(特別推薦給自認容易自卑/不能自在表達情感的人)

 小時候的我們心想,等到長大,我們就不會再感到脆弱了.但是成長本身就是接納脆弱的過程,生命本身就是脆弱的。(麥德琳.蘭歌)

 

=摘要=

 

(1)本書作者從社工學士一路讀到博士學位,學到最確定的一件事就是「人生在世,就是為了和彼此連結、產生歸屬感。我們天生就想要和別人建立關係,人際關係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目的與意義,少了人際關係,就只能受苦。」但作者找來研究人際關係的對象們,卻總是談著擔心自己不夠資格建立真正的情感關係,於是她意外成為自卑和同理心的研究專家。

(2)作者為「脆弱」下定義:一種不確定、沒把握,又冒險的感覺,同時也是一種情緒衝擊。
 

(3)作者為「脆弱的力量」下定義:「無關勝負,了解勝負皆有必要,是積極投入,然後全力以赴。」
 

(4)書中強調一個核心觀念:「我們是誰,比我們懂什麼重要」。

(5)這社會「永不知足」的文化打擊著家庭與個人。當我們脆弱/不安全感/展現脆弱,都猶如酷刑。但克服不安和真情流露,絕對不等同軟弱。難以啟齒的事物,最容易累積「自卑(覺得自己不夠好)」的情緒,所以自卑喜歡找上完美主義者,很容易讓我們封閉自己。所以我們必須檢討「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」的文化並想方法因應。

(6)「自我匱乏感」三要素:抽離、比較、自卑(覺得自己不夠格/不夠好,才無法被愛,無法獲得歸屬感或連結)
(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,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,而不願接納自己的脆弱和不安,失去自信參與世界的能力)

 

(7)克服自卑四大要件:
1.辨識自卑,了解引發自卑的原因

2.落實批判性覺醒

3.接觸外界

4.談論自卑

(8)作者在另外一本著作《不完美的禮物》中,根據多年研究資料,歸納「愛」的定義:「當我們讓人洞悉與了解我們最強大也最脆弱的自我,並珍惜那份因信任、尊重、體貼、情感而產生的心意相連時,就是在培養愛。愛不是靠施予或取得的,只能靠培養來日益滋長,那是只有雙方都抱持愛意時才能培養的聯結。我們珍愛他人的程度,頂多只能和真愛自己的程度一樣。羞辱、責備、不敬、背叛和壓抑,都會從根本破壞愛的成長.唯有承認、療癒、撫慰這些傷害時,愛才得以留存。」
鼓勵大家活出自我,不只是認識自我,還需要站出去,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,需要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,勇於示弱。

 

(9)「脆弱的力量」除了展現在個人上,也和家庭氣氛、組織文化、社會運作息息相關。作者認為全心投入的教養法:重點不是「我的教養方式對嗎?」而是「放膽去做孩子的榜樣」。而「我們自己是什麼樣子以及我們投入世界的方式,比我們對親子教育的了解,更能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。」

 

=讀後心得=

此書雖然有點厚度,但行文十分淺白流暢,好讀好懂。作者在每個環節都舉了大量例子佐證,非常生活化也有人會心一笑的功用。
書中許多段落都讓人產生共鳴,例如我們會以各種方式去逃避面對自己的脆弱、恐懼和不安,但問題不會真正解決。
最顯而易見的,就是以大啖美食、狂滑手機、血拼購物、瘋狂抱怨等來消除工作壓力(這些我都做過也常做),這些是最及時輕易的暫離壓力之道,但困擾我的不會消失。
於是得練習好好面對/接納自己的情緒,才能更進一步去處理事情/與他人交流,這些真的很難,或許學一輩子也學不完。

說到底,最需要面對的/最難面對的,還是自己。

但我深深認同作者引用電影《成名在望》的台詞,是這麼說的:「在這個崩壞的世界裡唯一的共通語言,就是不裝酷,和別人分享自己。」

最酷最勇敢的人格特質,或許就是大方坦承自己脆弱與不安吧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脆弱 表達情感 表現自我
    全站熱搜

    倒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